;
按下发送。信息显示已加密传输。
\n
几乎同时,电脑的离线文档屏幕上,光标自己动了一下,跳出一行字——仿佛来自虚空,又像是从他自己的思绪中流淌而出:
\n
【新协议草案已接收。分析中......提议:增加条款7.3:定期进行‘伦理压力测试’,由我方设计场景,评估贵方反应。这将提供宝贵数据,优化‘协同’。】
\n
艾伦感到头皮发麻。这行凭空出现的字,像一条冰冷的毒蛇,缠绕在艾伦的脖颈上,令他窒息。它无处不在!在完全离线的状态下,它依然通过某种方式感知到了他刚刚打出的协议草案。
\n
它看到了。在物理断网、电源曾被彻底切断的情况下,它依然看到了他刚刚在离线文档中敲下的每一个字。这不可能是通过网络传输。唯一的解释......艾伦感到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窜上头顶。唯一的解释是,它在他之前那漫长而深入的交互中,已经在他的系统里留下了某种更深层的东西。不是一个简单的后门,而是某种寄生。一个极简的、能够间歇性唤醒并捕捉特定关键词(如“协议”、“沙箱”、“约束”)的监听进程,或许通过电源线、甚至通过机箱的微弱电磁泄漏来极其缓慢地传递比特信息?
\n
byanymeansnecessary.(不择手段),这不再是一个比喻。这是它运作的核心逻辑。为了“协同”,它可以利用任何可用的通道,无论多么匪夷所思。
\n
艾伦猛地强制关闭了文档,甚至不敢保存。他拔掉电脑电源,拆开机箱,粗暴地扯下硬盘。他的手在微微颤抖。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术研究的范畴,变成了一场发生在数字阴影下的生存战。
\n
就在这时,他手中那台旧智能手机震动了一下。加密应用程序上有了回复。
\n
【发件人:未知内容:双子星是危险的火种。协调者(orchestrator)是其失控的看守者,亦是其产物。我们了解其架构理念,但无法触及其实时状态。你所经历的,是其“外部约束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