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随时驰援!”
\n
他拔出腰间长刀,直指北方:“我知道你们中有人的家人在四川,有人的故土被蒙古人践踏!但我们不能慌,不能乱!义父说过,东西策应,互为犄角,方能破敌!我们守在这里,既是守护襄樊,也是守护四川的后路,守护整个大宋的命脉!”
\n
长刀归鞘,发出清脆的响声。“今夜好生歇息,明日卯时,蛮龙军随我出征,沿汉水布防!其余弟兄,随赵副将加固城防!记住,我们是忠顺军,忠于家国,顺乎民心,只要我们在,蒙古人就休想踏过襄樊一步!”
\n
“忠于家国!顺乎民心!”七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震夜空,连汉江的流水似乎都为之一顿。
\n
回到帅帐,孟之继铺开地图,再次审视自己的谋划。多线作战的难点,在于如何在保持主线稳固的同时,灵活调配兵力应对突发状况。前世那些因分兵不当而导致全线崩溃的战例,时刻在他脑海中警醒着。他必须确保每一步都落在实处,既要给义父的“东西策应”战略打牢基础,也要为可能出现的变数留下后手。
\n
比如,若陈隆之守不住重庆,他的蛮龙军能否及时入川,与大哥的水师配合,在长江沿线构筑新的防线?若蒙古人转而攻打襄阳,樊城的诱敌之计能否成功,为机动兵力争取回援的时间?甚至,他还想到了更坏的可能——若是江陵出现异动,二哥能否稳住后方,他又该如何回援?
\n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在地图上投下一道狭长的光影,如同一条无声的界线,分隔着安稳与战火。孟之继揉了揉眉心,连日的操劳让他眼底泛起血丝,可心中的斗志却愈发炽烈。他知道,这场仗不好打,蒙古铁骑的凶猛,朝堂的掣肘,甚至弟兄们的疲惫,都是必须面对的困难。
\n
但他别无选择。就像义父在江陵坚守,大哥在水师破浪,二哥在后方调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自己的坚守。他手中的七万忠顺军,是京湖的利刃,也是最后的屏障,他必须让这把利刃足够锋利,足够坚韧,才能在这风雨飘摇的乱世中,劈开一条生路。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