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活下来的,个个都是从血水里爬出来的硬汉。他摆摆手:“让他们再养些时日。传我令,从军中拨出二十石米,给伤兵营送去,再让伙房每日加一顿肉粥。重建的事急不得,人是根本。”
\n
正说着,通判王登匆匆走来,手里捧着一卷文书。他脸上沾着些许尘土,显然也是刚从工地上过来的,见了孟珙便拱手道:“孟将军,这是各坊区报上来的民户名册。此番战乱,城中百姓逃亡了近三成,剩下的多是老弱妇孺,青壮要么从军,要么……”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要么埋在了城墙下。”
\n
孟珙接过名册,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上面的名字密密麻麻,有些被水渍晕染得模糊不清。他沉默片刻,道:“凡登记在册的民户,每户先发放两匹布、五斗米,让他们能熬过这个冬天。另外,贴出告示,凡逃亡在外的百姓,只要肯回来,三年内免缴赋税,官府还会免息借给他们种子和农具。”
\n
王登眼睛一亮:“将军这招好!百姓最看重的就是生计,有了这话,肯定能招回不少人。”
\n
“不止如此。”孟珙望向城外连绵的农田,“襄阳四周的良田不能荒着。派官吏去周边村镇看看,若有流民愿意来此耕种,也照此例优待。这事儿,要多麻烦郭夫人出面。人回来了,田耕起来,襄阳才能真正活过来。”
\n
王登连连点头,正欲退下,却被孟珙叫住。“还有一事,”孟珙的语气严肃起来,“你即刻草拟一份文书,送往临安,奏请朝廷设立襄阳军器监。就说襄阳地处要冲,需得自行打造弓弩甲胄,以备不时之需。所需工匠,可从江淮一带抽调,工钱从优。”
\n
王登心中一凛。他跟随孟珙多年,深知这位将军看似在忙着重建,实则从未放松过对军务的筹谋。他正色道:“属下明白,这就去办。”
\n
待王登走远,江海忍不住问道:“将军,您昨日在军议上说要协调东西战区联防,莫非是担心蒙古人很快会卷土重来?”
\n
孟珙转过身,望着远方天际线。襄阳的收复,只是暂时击退了蒙古人的攻势,而非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