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笑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便是他们浴血奋战的意义。
\n
稍作休整后,孟之继与杨恢兵分两路,乘胜追击。孟之继率部北上,连克梓潼、江油数城;杨恢则挥师南下,收复了遂宁、资中等地。孟之继率军所到之处,蒙古兵望风而逃,不少被蒙古人裹挟的汉人百姓,纷纷拿起锄头镰刀,加入到光复家园的行列中。
\n
这期间,并非一帆风顺。在攻打遂安时,蒙古人凭借坚固的城防负隅顽抗,宋军攻了三日都未能破城,伤亡惨重。孟之继亲自登上攻城塔,观察城防布局,发现西北角的城墙因年久失修,有一处缺口。
\n
当夜,他挑选了两百名擅长攀爬的突击营士兵,趁着夜色从缺口潜入城中,打开了城门。宋军一拥而入,与蒙古兵展开巷战。战至天明,遂安城插上了大宋的旗帜。
\n
历时三月,蜀地十余城相继光复。当孟之继与杨恢在德阳会师时,城中百姓自发地涌上街头,焚香跪拜,哭声与笑声交织在一起,听得人眼眶发热。
\n
德阳府衙内,孟之继铺开地图,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红色标记——那是他们收复的城池。从剑门关到遂宁,从绵州到遂安,这片被蒙古人蹂躏了数年的土地,终于重新回到了大宋的怀抱。
\n
“孟将军,”杨恢端着酒碗,眼中满是敬佩,“若非将军神兵天降,蜀地光复绝不会如此顺利。我已上奏朝廷,为将军请功。”
\n
孟之继举起酒碗,与他碰了一下,仰头饮尽:“这不是我一人之功,是全体将士的功劳,更是蜀地百姓的功劳。”他望向窗外,德阳的街道上,已有商贩开始摆摊,孩子们在巷口追逐打闹,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n
“只是,”孟之继话锋一转,眉头又皱了起来,“蒙古人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得抓紧时间修复城防,安抚百姓,囤积粮草,准备迎接他们的反扑。”
\n
杨恢点头赞同:“将军说得是。我已下令各县加固城墙,清点粮草。蜀地天府之国,只要我们守住了,蒙古人便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