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笑笑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拿着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小手指着画页上的孙悟空,眼睛亮晶晶的:“爸爸,这个猴子为什么拿着棍子呀?他要打谁呀?”
\n
“这是孙悟空,他手里的叫金箍棒,能变大变小,他要打妖怪呢,保护好人,就像警察叔叔抓坏人一样。”
\n
林凡笑着回答,手里的动作没停,心里却在盘算:品相最好的十几本,比如《西厢记》《鸡毛信》和1962年的《三打白骨精》,得单独用牛皮纸包起来,放进床底的木箱里。
\n
木箱是他爷爷传下来的,上面刻着花纹,里面还垫着笑笑的旧棉袄,能防潮,避免纸页发霉;其余品相一般的,比如被虫蛀的《地道战》、缺角的《红灯记》,按题材分类放好,以后可以当作“道具”,跟收废品的小贩换更多的连环画,或者用来摸清其他渠道的情况,比如跟县医院家属院的老人换,他们可能更愿意要“能看的书”,而不是钱。
\n
他还想到了更多可能的渠道:
\n
走街串巷收废品的“李哑巴”,50多岁,不会说话,每天推着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后座绑着两个麻袋,车把上挂着个铜铃铛,吆喝声是“啊啊”的沙哑调子,他收废品实在,不缺斤短两,上次林凡卖废纸箱,他还多给了5分钱。
\n
要是跟他说好,让他收到连环画就留着,给比废品价高2分钱一斤,也就是7分一斤,肯定能收到不少,毕竟他走的地方多,能到各个胡同、家属院收;
\n
还有县医院家属院的退休老人,那些以前的干部、医生家里,说不定藏着不少压箱底的小人书,有的可能用来垫桌子,有的可能堆在阳台,被灰尘盖着,给点小钱,比如一本给5毛,他们肯定愿意卖,毕竟在他们眼里,这些书“没用了”;
\n
周边乡镇的集市也不能放过,比如邻镇的清风集,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开集,有卖旧家具的,卖老农具的,偶尔还有摆摊卖旧书的,那些摆摊的大多是农民,不懂连环画的价值,说不定能淘到更稀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