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能爬起来。
其他还准备争相的所有人,全部安静下来,一个个十分老实,局促不安。
大家都不是傻子,曾布这事,肯定是事先准备。
不然,怎么可能轻易的就将曾布一击必杀,直接捶死。
而能做到这种事的人,除了官家和高太后,再无他人。
因此,他们就是再傻,也反应过来,皇室在动曾布的同时,也在警告他们所有人,左相之位,早有定论,别胡乱去争抢。
赵煦瞧着朝堂安静下来,冷冷一笑,这次敲山震虎的效果还不错。
随后,他微微扭头,看了眼高太后。
高太后心领神会,果断出,“诸位爱卿,王相病逝,左相之位已经空悬两月,确实不可继续空悬,今日应当有个定论。”
“现在,还望众卿再行举荐。”
“官家,太皇太后。”
高太后话落,第一工具人张璪果断出列,朗声道,
“臣以为,刑部尚书苏颂素有经天纬地之才,怀安邦定国之志。”
“其历仕诸职,整顿吏治、皆有建树,可见其深谋远虑、担当有为。
“且其人清正持重,不徇私情,深得朝野信赖。”
“如今国需良辅,臣窃以为苏颂堪当宰辅之任,若能委以重任,必能辅佐官家,裨益社稷。”
“臣愿以薄躯为其担保,恳请陛下圣裁。”
赵煦闻,也暗自竖起大拇指,张璪不愧是第一工具人,每次举荐,都是字字珠玑,词藻华丽。
苏轼等人愣了一下,齐齐看向赵煦。
只见赵煦微微颔首,苏轼领头附和,“官家,张大人所甚是,苏尚书腹有良才,为人谦和,实乃左相最佳人选。”
林槩虽有些不解和不甘,但也清楚这事已经成了定论,他不可能反驳,只能附议。
蔡卞等人紧随其后,跟着同意下来。
苏轼等人一开口,朝堂上的大半官员,立刻跟着附和同意。
李清臣一系的人,即使再有不甘,也不得不同意下来。
就这样,苏颂晕乎乎的成了新一任的左相。
苏颂成了左相,曾布被关于进了牢房,在赵煦的推动下,蔡卞成了刑部尚书,苏辙成了吏部尚书,这场朝会才算是结束。
不过,所有人都清楚,大宋朝堂的洗牌,才真正开始。
下朝之后,蔡卞、宿元景以及刘挚三人直接被赵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