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刚才老身与官家商议之后,决定让苏轼暂领尚书右仆射兼任中书侍郎,统领新法废置,恢复民生之事,诸位以为如何?”
赵煦同意后,高太后果断出,向百官宣布。
王珪心惊,立刻看向赵煦。
赵煦微微颔首。
“老臣赞同。”王珪心领神会,立刻出,“苏学士刚才之,乃真知灼见,若是主掌废置新法之事,定能尽快恢复民生。”
“老臣附议。”张璪得到高太后的暗示,立刻同意。
“臣等附议。”
张璪话落,旧党之人以为苏轼是自己人,立刻出同意,林槩也紧随其后。
苏颂等人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没有反对,纷纷表示同意。
曾布等人无奈,这么多人支持,他们同意不同意,已经不重要了。
就这样,苏轼在震惊和懵圈中拜相,官至尚书右丞兼任中书侍郎。
苏轼拜相,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但却是在高太后的情理之中。
高太后高兴下,向苏轼说道,“苏相,老身以为,就依循你所,废置三法。”
“但方田均税法,市易法都有善后弥补之法,可这保马法若是废置,又当如何善后,这熙河之事,又当如何处理?”
苏轼微笑,没有直接回应高太后,而是向王珪询问,“臣听闻成都府转运使章楶,曾在军政之事上得到王相赞誉,不知是真是假?”
王珪意味深长的看了眼苏轼,有些郁闷,毕竟他也没想到苏轼会把他推出来。
不过,他也清楚苏轼的举荐,应该是赵煦授意,他故作思虑后,开始拔高章楶的声名。
“章楶进士及第时,老夫舔为翰林学士,恰好是皇祐五年的科举主考官,读其考卷后,便注意到了章楶,章楶之军才,不是老夫赞誉,而是得到已故韩魏公称赞,称其军事,能与范文正公比肩。”
“章楶既得韩魏公赞誉,那军事即使不如范文正公,想必也相去不远。”苏轼故作恍然。
而后,苏轼面向赵煦和高太后,拱手行礼,“太皇太后,官家,臣举荐章楶去往熙河路,担任经略安抚使,令其养马驻军,防备西夏。”
“臣以为可行,熙河之地乃是西夏侧翼,确实需要懂军之人前往。”王珪立刻出同意。
“熙河是我大宋养马地,臣也以为熙河经略安抚使,当用懂军之人。”林槩紧随其后,跟着赞同。
其他官员有些恍惚,忽然间发现有些看不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