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沥沥——
天公不作美,依旧粗狂的下着大雨,仿佛老天都在为大宋失一明君,而感到惋惜。
呜呜——
皇仪殿内外,哭声一片,整个皇城都弥漫着层层阴云。
有人真情流露,也有人虚情假意。
今日是大丧之日,文武百官个个身着素衣,来到大殿内叩拜赵顼。
赵煦作为赵顼长子,当朝太子,跪坐在灵前。
赵煦面容憔悴,衣衫有些污渍,只是四十九天的时间,赵煦又瘦了不少。
不过,这形象在百官眼中,却是满是赞许。
半个月前,赵煦灵前昏迷,百官本以为,赵煦会拖到大丧之日,才会出现。
没想到,只是第二日,赵煦苏醒之后,就直接来到皇仪殿为父守灵,每日冰食熬夜,以病体硬撑了到现在。
这让赵煦在他们心中,有了很深的好感。
大宋因为赵匡胤黄袍加身,得位不正,不敢讲忠义,只能论孝道。
因此,在儒家的帮忙下,大宋的孝道,可谓是发挥到了极致。
赵煦不顾身体,为父守灵,在百官和世人眼中,赵煦有了仁君之风,自然是心生好感。
毕竟,前一个仁君,可是以仁为庙号的仁宗。
仁宗一朝,宋的经济膨胀到了巅峰,对外战争也是互有胜败,文武留名者众多。
而宋之一朝,因为受到文武差异的影响,大部分官员,更好名。
赵煦本就因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善待下人,而得以受封太子。
所以,赵煦现在以病体为父守灵,在百官眼中,就是仁孝之举。
百官心中所想,赵煦有所猜测。
但是他并未在意,因为他清楚,现在的名头只是虚妄,因为他即使登临大宝,也没有任何权势,只是一个傀儡。
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积累实力。
而积累实力,就需要人才。
此时,赵煦虽然面容憔悴,不发一,在百官看来,是悲伤过度。
实际上,赵煦是在暗中观察,来祭拜的百官。
神宗的大丧,遵循帝制,各级、各地官员,都会有人来朝拜。
但是,边地官员,有些需要固守边地。
因此,进京朝拜的要么是家中子嗣,要么就是手下的得力人手。
其中,有走向没落的天波杨家,也有正直辉煌巅峰时的西北三家。
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