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湜童贯,你二人带着所有人离开大庆殿,将房门关上,在外守候。”
待百官散去,高太后将童湜、童贯以及大庆殿中的侍卫、太监、宫女全部驱逐出宫。
“是,太皇太后。”
童湜行礼,童贯看了眼赵煦,赵煦微微颔首,童贯才与童湜一起带人离开。
众人离开后,高太后看着赵煦,严肃道,“煦儿,你今日的表现已经是位合格的帝王,老身有意撤帘,将政事交还于你,不知你意下如何。”
赵煦心头一惊,还以为是高太后在试探,但仔细看了看,发现高太后不像是在试探。
于是,他仔细沉思起来。
说实话,高太后这话让他十分心动。
但仔细思虑之后,他又觉得现在不是他掌权的时候。
他还有一些布局没完成,现在不适合掌权。
想明白之后,赵煦拱手行礼,还是试探了一下,“祖母可是在怪孙儿?”
“煦儿,老身未有试探之意,此话是老身肺腑之。”高太后赶忙解释。
她与赵煦关系和睦,并不想因为此事与赵煦产生隔阂。
因为,在她心中,她从始至终都只是想稳住皇室之权,并无吕武之心。
现在赵煦显露才华,有帝王手段,她自然也愿意放手。
瞧着高太后的态度,赵煦心头再无顾虑,微笑道,“祖母,孙儿之前藏拙,是因为宫廷不安,孙儿之前就检查出身体有毒,为属下所解,因此孙儿不得不暂时藏拙。”
“中毒。”高太后惊呼“何人如此胆大?”
“不知是何人。”赵煦摇摇头,他是故意说这事,就是为了用来遮掩之前藏拙之事。
“那官家今日又为何暴露?”高太后深吸一口气,将这件事放在心间,而后面带疑惑的看向赵煦。
今日赵煦的行事太过成熟与反常,行事之霸道和睿智,犹胜神宗三分,让人从本质上忽略了赵煦的年岁。
赵煦答非所问,向高太后解释道,“祖母,辽国局势糜烂,与我大宋实行新法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辽国皇帝耶律洪基老迈昏聩,朝堂上乌烟瘴气,为权臣相左。”
“孙儿以岁供威胁,辽国定不会翻脸。”
“之后,再以利诱,辽国相反,西夏自然不足为惧,孙儿还能趁机将庆历四年签订的岁赐给取消。”
“并且,有了今日之举,辽国对大宋的防备会日益降低,等到时机成熟,我大宋能趁机拿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