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试卷,让他耳目一新。
看完之后,赵煦除却李助之外的三人记下,便将试卷放置在一起,谁也看不懂他的真实想法。
“各位爱卿,诸位都说说,这十份试卷中,何人可为上等,何人可为中等,何人又可为下等?”赵煦并未直接定下成绩,而是向王珪等人问道。
王珪行礼道,“不瞒官家,这十份考卷中,有一份是臣之弟子李助,老臣应当避嫌,对李助不置评论。”
“但除却李助之外,其中还有三份试卷,让老臣很是欣赏。”
“这三份试卷的考生,分别是周行己、许景恒、以及刘安节三人。”
“这三人论述明确,在朝廷新旧两法间有一定见解,若是入朝为官,在地方上磨砺之后,可堪一用。”
“王相慧眼。”赵煦微笑着点点头,王珪提及的三人,其中周行己和许景恒是他特意记下名字的人。
刘安节虽然观点要保守陈旧一些,但策论也是之有物,在他心中评选,能给个中等。
蔡卞一听李助是王珪的徒弟,就立马反应过来,这李助恐怕是自己人。
于是,在王珪话落之后,他立马出提及李助,“官家,臣以为李助策论,不仅挑明了一些新法的弊端,而且还提出了废置新法后,如何善后,这与苏相行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助策论确实不错,有大家之风,所提之事,之有物。”赵煦赞叹道。
李助不愧是演义中辅助一方诸侯之人,见解独到,并能举一反三,提及一些实质性的意见。
这让赵煦很是欣慰,不枉费他为李助精心筹谋了这么久。
“官家,臣以为沈躬行与张辉文章不错,达词意,比之上舍甲等,丝毫不差。”陆佃谏道。
“文章确实华丽。”
赵煦微微颔首,模棱两可的赞叹。
陆佃所提及的两人,词藻华丽,但废话太多,大都是寻着朝堂的政令赞誉,虽未跑题,但绝对算不上出彩。
“官家,臣以为刘安上、蒋元中,赵霄三人不错,所写策论之有物。”吕大防最后说道。
“吕尚书所不虚。”
赵煦微微颔首认同,吕大防提及的三人,从文章来看,就可以看出是标准的保守派,所提的意见,在赵煦看来略显平庸。
四人说完后,赵煦微笑道,“众卿将其中九人提及,那朕就来说说这最后一人戴述。”
“戴述文章不华丽,所写策论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