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谢官家。”
李格非小心的坐下。
“童贯,奉茶。”
赵煦招呼道。
“是——”
童贯行礼,为赵煦和李格非倒上茶水。
“说吧!王相让你过来所谓何事?”赵煦明显不想与李格非有太多交流,直入主题。
“回官家。”瞧着赵煦淡漠的态度,李格非心头一苦,拱手道,“岳父令我前来,有两件事,这第一件事是太玄已经通过了上舍考试,现在已经进了上舍。”
“并且,陆佃已经将太玄,列入六月末的上舍终考。”
“这是个好消息。”赵煦微笑道。
这件事他倒是没太多惊讶,他即使不相信李助,也相信王珪,有王珪在除非是李助废材到极致,那么李助肯定能进入上舍。
“那其他事呢?”赵煦继续问道。
“回官家。”李格非拱手道,“这第二件事,是岳父让臣告知官家,在京房的兵器认领有专门的定额,而明光甲的存量并不多,在京房能拿出的也就一千五百套,若是还需要明光甲,就需要军器监制作。”
赵煦闻沉默下来,他很清楚王珪的目的,无外乎是让他再给李格非一次机会,让李格非去工部或者军器监,督造明光甲。
而明光甲是重骑甲,是他专门为天武军准备的。
因此,这件事只能是自己人去经手,绝对不能让旁人清楚。
李格非心思忐忑,他在来之前,王珪就和他说过,这是他最后的机会,若是赵煦不答应,他还是尽早出京的好。
赵煦思虑片刻,目光落在李格非身上,严肃道,“文叔先生,朕看在王相的面子上,再给你一次机会。”
“多谢官家,臣定当不负圣命。”
李格非心下一喜,赶忙保证。
赵煦压压手,继续嘱咐道,“你回去之后告诉苏轼,让他收集李之纯的把柄,让旧党弹劾李之纯。”
“另外,让王相挑人,与旧党相争。”
“之后,再举荐你担任军器监。”
“微臣遵旨。”李格非郑重的点点头,同时心惊。
赵煦的安排虽然简单,但却是让人琢磨不透,因为之前苏轼和王珪几次达成共识,现在朝堂上都有一些人在猜测,苏轼和王珪是不是早就结成了同盟。
他本以为赵煦不知道,或者是不管。
没想到,赵煦不是不管,而是这种事对赵煦而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