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拜师宴。”
“现在朕和王相给你搭好了戏台子,那剩下的事,就需要靠你自己了。”
“官家所不错,太玄这一月的时间,就在老夫府邸住下,老夫会让仲修与文叔指点你学习经义。”王珪附和道。
“官家,老师放心,臣定不负所望,定然在拜师宴上扬名,进入太学上舍。”李助郑重应承下来,脸上带着强烈的自信。
他虽是道士,有不凡的武艺,但也研习各家经典,对经义策论,并不陌生,腹中也有些文墨。
况且,王珪也说了,这一月会安排王仲修和李格非为他指点,他有自信,一月学习,他定然能将经义和策论学习明白。
“好,朕就等待你的好消息。”赵煦微笑道,他很喜欢李助这种自信的性子。
王珪眼中也带上了异样的神色,对李助的自信,感到意外和惊喜。
随后,赵煦向李助嘱咐道,“太玄,你先出去,在外等候,朕还有些话,要与王相单独谈谈。”
“是,官家。”李助拱手行礼后,退出书房,并将门关上。
李助离开后,赵煦错开话题,像王珪问道,“王相,昨日你让朕推荐林槩知枢密院事,敢问林槩与你关系如何?”
“官家放心,这林槩其实是老臣远房表弟,只是我二人皆身居要职,这层关系也就隐瞒下来,老夫与林槩也只是在私下往来,整个朝堂中,无一人知晓。”王珪没有隐瞒,坦诚的回应。
“既然如此,那朕就放心了。”赵煦微微颔首,其实昨天王珪让赵煦推荐的时候,赵煦也有些纳闷。
因为林槩即使在他未来的记忆中,存在感都很低,甚至于林槩是哪一年离开中枢,赵煦都不清楚。
但现在听着王珪这么一解释,他才清楚,林槩与王珪之间,居然还有这一层关系。
不过,有这层关系,那他也放心下来。
“官家,老臣曾与王观文有旧,观文曾在病重之时,托老臣照顾其后,现长子王厚为通直郎,在地方任职。”
“王厚此人少年英才,在军政上得其父真传,官家若是同意,臣可招其入京,伴官家左右。”王珪听闻赵煦的话,心下一动,举荐了自己故旧后人。
“三奇副使之后。”赵煦惊讶道。
王厚的名声不显,但王厚父亲,王韶可是大名鼎鼎,一纸《平戎策》,亲自指挥熙河开边,为大宋拓边两千余里。
这在大宋的历史上,除却开国之初的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