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
老人抬手给孙子抹抹眼泪,笑一笑,又抹了抹自己的眼泪。
哪有人不爱吃糖,只是吃不到罢了。
祖孙俩卖完山货,货比三家,还是只买了最便宜的粗糖、粗盐。
他们望着南方货商摊位上那些漂亮的彩色糖块,“等下次吧,下次咱们多背点山货出来。”
“嗯。”
小孩将粗糖小心放进筐里,虽然不知道那些漂亮的糖到底是什么滋味,但有了这些,村里的孩子不用过年便能吃到糖的甜味儿了。
贸易持续了两天。
许多崇宁和文丘的商人发现,在老家只能买到粗盐的价格,在观阳能买到细盐。
在老家只能买到粗布的价格,在观阳能买到更细软的布,而且花色还多。
就连粮食,观阳也比他们那里便宜。
两地的小商贩,尤其是从偏远地区出来的商贩,都被这巨大的惊喜冲昏了,卖了山货就疯狂抢购买货。
尤其是他们家乡匮乏的又生活必需的盐、糖、布。
可到了晚上,他们躺在驿站的大床上,摸着床沿前面自己换买回来的货,又止不住地想,为什么呢?
为什么在这里更好的东西,比他们老家还更便宜?
是他们不勤恳吗,是他们不够努力吗,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可能一辈子都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