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苏惟瑾要么拿着大扫帚在廊下有一搭没一搭地划拉,
\n
要么提个水桶慢吞吞地擦拭窗棂,
\n
耳朵却像装了雷达,
\n
死死锁定书房里传来的每一个字音。
\n
钱秀才年纪约莫六十,
\n
干瘦,留着稀疏的山羊胡,
\n
说话带着点乡下口音,
\n
但讲课还算认真。
\n
可惜学生是块朽木。
\n
大多数时候,书房里回荡的都是钱秀才慢条斯理的讲解,
\n
夹杂着张诚哈欠连天、百无聊赖的嘟囔,
\n
以及“先生,能歇会儿不?”
\n
“先生,渴了,喝茶!”
\n
之类的不合时宜的打岔。
\n
钱秀才讲的多是蒙学基础,
\n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句读和粗浅释义。
\n
对苏惟瑾而言,
\n
这些内容简单得如同喝水吃饭。
\n
超频大脑甚至能同步推演出钱秀才下一句要讲什么,
\n
哪个字又会读得有点飘。
\n
但他依旧听得聚精会神。
\n
他记的不是内容,而是“形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