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二百亩田,就是六百两银子。
\n
听起来不少,但那是最理想的情况,实际拿到手的,远没有这么多。
\n
官府可不管你丰收还是欠收,三成田税,一亩九钱银子,还有加征的其他赋税和免徭役的钱。六百两银子中,有三百两被官府拿去了。
\n
再加上留的稻种,请的短工帮闲等等杂支出,一年能进账一百五十两,已经算是比较富余的年份了。
\n
遇到个水灾旱灾,颗粒无收都有可能遇到。
\n
所幸灵溪村所在的镜山县地处江南鱼米之乡,气候温润,一年能种两季。冬春时节改种油菜,一亩地也能卖个一两五钱银子,刨去成本,一年也能多进账二百多两。
\n
满打满算,一年四百两左右的收入,便是这个“小地主”家的全部收入了。
\n
这还是这个世界白银并不稀少的原因,所以看着挺多。若是换作前世的古代,折算下来,恐怕都没有一百两银子。
\n
一算账后,陈立也终于明白,前世某些朝代,拼了命也要把田地挂靠在举人名下避税。
\n
这还是身处江南富庶地区,还是相对比较低的三成税。这要是乱世,那可就真是世不欲活人了。
\n
苛政猛与虎啊!
\n
陈立感慨。
\n
要想多赚钱,他能想到的,要么就是增加田亩,要么就只有提高单产的办法。
\n
增加田亩,先不说此时家里的存银早就被父亲折腾完了,就算是有,不是遇到大灾大难,哪个又肯卖田卖地。
\n
只有他老爹脑子不正常才愿意。
\n
那就只剩一条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