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便笑道:“是新知县吧?我听说你昨天到了。”
\n
“老丈认识我?”刘满仓有些惊讶。
\n
“村里的人都知道了。”老农搬来个小板凳,“坐吧。我姓周,叫周老实。家里有三亩田,是自己的,不是租的,所以日子还过得去。”
\n
刘满仓坐下,问:“村里像您这样有自己田的,多吗?”
\n
周老实摇头,叹了口气:“不多,也就三四户。大部分人的田,都被王老爷、赵老爷他们占了。他们用低价买,要是不肯卖,就找借口把人抓起来,最后田还是得归他们。前几年,村东头的李老三,就是因为不肯卖田,被赵老爷的家丁打断了腿,最后还是把田交了出去。”
\n
“就没人告官吗?”刘满仓问。
\n
周老实嗤笑一声:“告官?前几任知县,要么收了乡绅的钱,要么怕他们背后的靠山,谁会管咱们百姓的事?再说,乡绅们都有功名,按规矩,百姓不能告士绅,告了也是白告。”
\n
刘满仓沉默了。他知道周老实说的是实情——清朝的律法规定,士绅享有“特权”,百姓不能直接控告士绅,必须通过地方官转达,而地方官往往偏袒士绅。这也是官绅一体纳粮难以推行的原因之一。
\n
“要是……我能让乡绅和百姓一样交粮纳税,你们愿意支持我吗?”刘满仓看着周老实,认真地问。
\n
周老实愣了愣,随即眼睛亮了:“大人说的是真的?要是真能这样,那我们百姓就有救了!我第一个支持您!村里的人,只要知道您是为我们好,肯定都会支持您!”
\n
从村里回来,刘满仓心里有了底。他立刻让人贴出告示,定于三日后在县衙大堂召开乡绅会议,商议税赋事宜。
\n
告示贴出去的当天下午,王德全就来了县衙。他还是那副笑眯眯的模样,手里提着个食盒,里面装着燕窝、鱼翅,说是“给知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