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抒己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n
苏倩倩先征求王淑敏的意见。王淑敏竞选团支书落选后,郝老师让她当了组织委员。王淑敏认为,大多数同学对杨凡还不是很了解,建议再考察一个阶段再说。
\n
“我们对他不了解,是因为我们没有主动去了解。”宣传委员不以为然。
\n
“他一个人独来独往,自我封闭,别人怎么去了解?”
\n
“那是因为有些人不是真心去帮助他,而是施以廉价的同情或虚假的关心,甚至有意或无意炫耀自己的优越。”
\n
有人说:“大多数同学还是单纯和善良的。”
\n
苏倩倩插了一句:“单纯和善良有时会演变成冷漠或麻木,就像鲁迅笔下的‘看客’。”
\n
大家七嘴八舌,讨论热烈,大体形成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杨凡性格孤僻,拒绝与别人交流,自己要承担主要责任;另一种认为很多同学在骨子里对杨凡存有偏见,确有冷落,歧视和疏远他的行为。一时两种意见相持不下,话题又转移到他能不能入团的正题上。虽然苏倩倩事先已做了一些铺垫,几个委员也勉强同意让杨凡入团;但她还是不愿意压服别人,而是期望通过民主评议的方式堂堂正正地解决杨凡的入团问题,更希望借此来消除众人与杨凡之间的隔膜。
\n
苏倩倩鼓励大家将反对的理由统统摆上桌面,她愿意倾听他们心底最真实的声音。
\n
于是这个说,入团不是扶贫,团组织不是民政部,不能因为他是残疾人就照顾他。那个说,团员代表的是积极进取,是全面发展,不能随便降低标准。“高衙内”脸色不咸不淡,口气却咄咄逼人:“团员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和表率,杨凡有什么值得大家去学习的,让他入团只会降低团组织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反正我高明明是不服气的。”
\n
苏倩倩说:“别的且不说,就说那次去公园捡垃圾,杨凡不是团员,但他的表现比咱们班有些团员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