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密有致、张弛有度的感觉,和我们戏台上‘一桌二椅’营造出的虚拟时空节奏是相通的。而您演唱时的气息,非常沉,非常稳,尤其是在拖长音的时候,那种胸腔共鸣和气息控制,没有经过专门训练是很难做到的,这非常接近戏曲的‘丹田气’用法。”
\n
她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杰克:“所以我才肯定,您一定深入研究过戏曲!不然不可能把这种神韵,如此自然地化用到流行歌曲里,还做得这么……高级!”
\n
杰克心中讶异更甚。这女孩不仅耳朵毒,眼光也极其犀利。她指出的这些点,有些甚至是黄霑先生创作时有意无意融入的精髓,连他自己在演唱时更多是凭借地球记忆带来的感觉,而非如此清晰的理论认知。这苏瑾,是个宝贝啊!至少在戏曲理论鉴赏上,绝对是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n
“你学过多少年戏?”杰克不动声色地问。
\n
苏瑾的眼神黯淡了一下:“从小跟着外婆听,看,偷学。外婆是以前县剧团的台柱子,唱青衣的。后来剧团散了,她就在家里教几个老街坊的孩子,勉强维持。我算是听得最多的,也跟着练过几年基本功。可是……后来上学,家里人都说学这个没出路,不让学了。”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笔记本磨损的边角,“但我放不下,一有空就自己琢磨,看外婆留下的手抄本,听那些快放不出声音的老录音……”
\n
原来如此。家学渊源,但环境艰难。杰克大概能想象出她的处境:怀揣着珍贵的传承,却生在了一个认为这是“无用之物”的时代,那种孤独和坚持,可想而知。
\n
“你说你有些想法,想用新的方式让戏曲活过来?”杰克将话题引向核心,“具体指什么?”
\n
提到这个,苏瑾立刻又激动起来,她迫不及待地打开那个旧笔记本,翻到某一页,递到杰克面前。页面上是娟秀而略显稚嫩的笔迹,写着一些唱词片段,旁边还画着简单的身段示意图和节奏标记。
\n
“周先生您看,”苏瑾指着本子,“这是我根据外婆留下的一个《思凡》片段改的。原词比较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