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的是这个时代相对成熟的“卷铁焊接法”。
\n
他指导工匠们,先将质地均匀的熟铁板(由高炉生铁炒炼而得)锻打成适宜的长方形薄板,然后将铁板烧红,围绕一根预先打造好的、粗细与枪管内径相当的钢芯(称为“芯铁”),用特制的工具进行卷曲,使铁板卷成管状,接缝处重叠。接着,将卷好的铁管与芯铁一同放入锻炉中加热至白热,取出后由数名工匠合力,在重型水力锻锤的辅助下,沿着接缝反复锻打,利用高温和压力,使接缝处的金属分子相互渗透,最终焊接成一体。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技巧和对火候的精准把握,稍有不慎,便会造成接缝开裂或管壁厚薄不均,成为废品。
\n
经过无数次失败的尝试,耗费了大量优质铁料,第一根长度约一米二、内径约十五毫米、接缝初步焊合成功的枪管毛坯终于诞生了。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的钻孔和镗光工序更为精细和耗时。
\n
工匠们使用李默设计的简易水力驱动深孔钻床,以水和细沙作为研磨剂,将一根长钻杆固定在钻床上,另一端顶住枪管毛坯,利用水轮提供的稳定动力,极其缓慢地对枪管内部进行钻削,以扩大内径、修正圆度并去除内部的锻打痕迹和焊渣。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持续数日,对钻杆的强度和工匠的耐心都是极大的考验。
\n
钻孔之后,还需要用带有不同粗细磨料的镗杆,对枪管内壁进行反复抛光,使其尽可能光滑,减少摩擦和挂铅,提高气密性和射击精度。
\n
就在枪管车间为解决钻孔效率和质量问题焦头烂额之际,李默同步推进着枪机的研发。火绳机的结构相对简单,但要求动作可靠。蛇杆的转动、扳机的联动、药池盖的开合,都需要精巧的设计和精准的加工。他利用工曹府现有的木工机床和金属加工能力,指导工匠用青铜(韧性好,易加工)来制造这些精密部件,通过反复测试和改进,终于制造出了动作相对可靠的火绳枪机。
\n
弹药方面,李默暂时放弃了复杂的定装弹,采用分装式。***使用颗粒化的黑火药,用特制的小木勺定量装填;弹丸则先采用铸造的圆形铅弹。铅质地软,易于加工,且在膛内受高压膨胀,能较好地贴合膛线(目前尚未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