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格外留意那些有悟性、肯钻研的辅兵,私下里会多讲解一些原理,并许诺,只要表现突出,将来会传授更深奥的“墨家技艺”。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辅兵们的积极性。
\n
在这个时代,一门高超的手艺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而“墨家秘术”的诱惑更是无人能挡。
\n
工坊的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锯木声、以及士兵们号子声,取代了往日的厮杀,回荡在烽燧周围。
\n
李默几乎整日泡在工棚里,时而亲自抡锤示范,时而埋头绘制更复杂的草图,时而与程椽商讨物料调配。
\n
他的实干作风和对技术的精通,逐渐赢得了程椽和辅兵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n
程椽发现,这位年轻的“李候”并非夸夸其谈之辈,对物料消耗、工时计算竟也颇为在行,让他这个老军需都挑不出太多毛病。
\n
然而,挑战也随之而来。最大的问题依旧是人才和资源的匮乏。
\n
合格的铁匠、木匠、火药匠人太少,很多精细活只能李默亲力亲为。
\n
一些特殊的材料,如纯度高的硫磺、硝石,以及制作雷管所需的某些化学品,更是难以获取,只能依赖系统积分兑换少量作为“核心添加剂”或“样品”,无法大规模应用。
\n
这一日,李默正在为一批弩机制作关键的青铜弩机发愁(对青铜冶炼和加工要求极高,现有工匠水平难以达标),程椽面色有些古怪地前来汇报。
\n
“李候,郡守府派人来了,还…还带来了几位工匠,说是听闻李候在此设立匠作营,特来相助。”
\n
李默眉头一挑。朔方郡守?他与此人素无交集,对方此举是何意?雪中送炭?还是别有用心?他整理了一下衣冠,走出工棚。只见外面来了几辆马车,一名郡守府的文吏带着五六个看起来手艺不错的工匠,还有几车额外的物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