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蒙恬大军并未在烽燧久留,留下必要的医匠、工匠以及一支百人队协助善后和临时驻防后,主力便继续开拔,巡边重任在身,不能因一处烽燧而耽搁。
\n
然而,李默被擢升为“匠作营候”的消息,却像长了翅膀一样,随着军报和流言,迅速在朔方郡乃至更广的范围内传开。
\n
一个戍卒,凭借神秘莫测的“墨家机关术”,以微末之力创下惊世战功,得蒙恬大将军亲自简拔,一步登天成为比六百石的军官!这简直如同话本里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引得无数人惊叹、羡慕、嫉妒,乃至暗中揣测。
\n
对于这些,尚留在烽燧处理善后的李默并未过多理会。他深知,名声是把双刃剑,此刻最重要的,是抓住蒙恬给予的机会,将这“匠作营候”的职位坐稳,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n
蒙恬留下的资源很快到位。
\n
两名经验丰富的军中医匠对李默和黑伯等伤员的伤势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和处理,宫中御药的效果确实非凡,加上李默自身兑换的【基础外伤医术精通】从旁辅助(他以“略通医理”掩饰),黑伯的断臂恢复前景乐观,李默自身的箭伤也愈合神速。
\n
更重要的是,蒙恬拨付的第一批物资和人员也陆续抵达:二十名有一定铁匠、木工基础的辅兵,以及几大车急需的铁料、铜、炭、皮革等原材料。同时抵达的,还有一位名叫程椽的军需司马,负责协助(某种程度上也是监督)李默筹建匠作营,并记录物资消耗与产出。
\n
程椽年约四旬,面容精干,眼神中带着军吏特有的谨慎与精明。他对李默颇为客气,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毕竟李默的战绩和“墨家传人”的身份颇具神秘色彩),但涉及到物资清点、人员调配等具体事务时,却一丝不苟,原则性极强。
\n
“李候,”程椽捧着竹简,语气恭敬却不容置疑,“按制,匠作营初立,人员定额五十,现已到位二十辅兵。其余匠户,需从郡县征调,或从俘获、流民中遴选,需时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