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的,但在实际过程中,却又不得不默许存在。
因此哪怕顾佐衡经常顶撞他,让皇帝心中不喜,但也睁只眼闭只眼。
只是现在清流一派处于弱势,根本就斗不过温党。
甚至锦衣卫还查出有不少中立官员都有倒向温党的趋势。
比如那赵伯仁。
面对这种情况,皇帝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温知行有手段搞钱,如今还在和北胡打仗,没钱的话,这仗怎么打?
如今只希望这些新科贡士中,有人能为他所用。
而李钰就是他比较看好的人。
本身就和温党有仇,是不可能被温党拉拢的。
此刻皇帝到了李钰案前,见到李钰也没动笔。
他微闭双目,似在养神。
与顾辞远的紧张不同,他神色平静,呼吸均匀,仿佛周遭的威压与他无关。
皇帝驻足片刻,见李钰仍无动笔之意,便失了耐心,去了其他地方。
又过了片刻,李钰缓缓睁开眼。
他已经在脑中反复推敲,斟酌措辞,确保每一句都立在为国选才的公义之上,避免授人以柄。
此时他已经在脑中打好了腹稿。
提笔蘸墨,沉稳落笔,终于开始做这篇殿试策问。
“臣钰谨对:臣闻治国之道,譬如驭马,徒有良骏而无衔勒程轨,则驰骋或失其途。
空持缰辔而驱策无力,则千里终难企及。
故圣王垂拱,必明章典以立其制,严考绩以核其功。
夫实心任事者,非略操守而趋利便,乃持正而行其智。
秉节砺行者,非废实务而慕虚名,乃守道而济其功。
今欲辨士之真伪,惟在立规矩、明职守、核实事三者而已……”
大概意思就是治国好比驾驭马匹,空有良马而没有嚼子、笼头和道路规程,那么驰骋也许会迷失方向。
空握着缰绳却驱策无力,那么千里之远终究难以到达。
所以圣明的君王无为而治,必须申明典章来建立制度,严格考核来核实功绩。
那些真心做实事的能臣,并非忽略操守去追求便利,而是秉持公正来运用智慧。
那些恪守节操磨砺品行的人,并非荒废实务去慕求虚名,而是坚守道义来完成事功。
如今要辨别士人的真伪,只在于建立规章、明确职责、核实政绩这三方面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