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内陈设简单,数张书案排列,已有不少人在伏案工作。
并没有见到顾辞远和苏墨白,李钰猜测大概和他不是同一个房间。
“诸位,这位是新科状元李钰,以后大家就是同僚了。”
王侍读介绍了一下。
众人抬头看了看李钰,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
眼中也没有什么震惊之色。
毕竟翰林院中最不缺的就是状元。
王侍读指着一个靠窗、略显偏僻的空书案道:
“李修撰,这便是你的位置。
初来乍到,可先阅览近期的《实录稿》和《邸报》,熟悉朝廷典章制度与近期大事。
若有修书编史的任务,自会分派于你。”
李钰点头表示明白,也清楚这就是翰林院新人的常态。
哪怕你是状元,初期也不会让你参与机要。
更多的是进行文献整理、史料编纂、誊录校对等基础性文字工作。
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也是对心性的一种磨砺。
他坐到自己的书案前,案上已堆放了些许卷宗。
他随意翻看一本看了起来。
这一刻,李钰知道他已正式踏入了大景朝权力体系的边缘。
这里没有奉天殿上的万众瞩目,没有游街时的鲜花着锦,只有日复一日的青灯黄卷。
但这看似平淡的翰林生涯,正是通往权利核心的必经之路。
不过要想通往权利核心,首先就得要吃苦。
第一个苦就是穷。
翰林院的翰林们都很穷。
特别是兴平帝登基以来,国库一直空虚,为了缓解,他便出了个政策。
所有的官服都需要官员自己掏钱购买。
很多翰林都只置办两套官服作为换洗。
李钰跟着王侍读在翰林院转了一圈,便见到不少穿补丁的翰林。
好在吃饭不用给钱,哪怕光禄寺的饭菜难吃至极。
翰林们也能面不改色地吃下去。
毕竟是免费的。
李钰是从六品的官员,每月俸禄八石,相当于8两银子。
这点银子如果李钰是在京城租房住,那肯定得勒紧裤腰带。
好在他现在不缺钱,即便给了族里10000两,他手上也还有几千两。
但其他翰林不行,都要养家糊口,因此生活就很拮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