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之风,关乎国运。
古之士,或重于气节,或精于实务。
然则,气节若无实绩相衬,则近于空疏。
实务若无操守为基,则易流于功利。
今观朝野,或有清议盈庭而事功不彰,或有吏才卓著而德望有亏。
兹策尔等:为国求才,当如何辨士之真伪,衡才之短长,使气节与事功兼得,
俾朝多得真才实学之士,而少空谈误国、利禄熏心之徒?
尔诸生皆历经考选,即将为国之栋梁,其各抒所见,务切时宜,勿尚虚。”
此题一出,殿内越发安静。
顾佐衡和温知行两人也在殿内,听到这题目,不由眼皮都跳了跳。
皇帝这是对他们不满啊。
以往出题,都是礼部官员跪接皇帝的策问题,在发给每一位贡士。
而这一次,皇帝却直接口述,明显是要让他们这些大臣听。
不过温知行很快就镇定下来,如今国库空虚,皇帝是离不开他的。
之前查科举案,锦衣卫虽然没有查出太多证据。
但也是有一些自蛛丝马迹的。
作为最忠于皇帝的机构,皇帝如果询问,肯定是事无巨细全都会说。
最终只是罚了赵伯仁一年俸禄,而自己什么事没有。
皇帝真不知道是他温知行在后面吗?
当然不是,当初陈家的案子,如果没有皇帝点头,陈家根本不可能流放。
皇帝是知道他和李钰之间事情的。
没有深查,就说明皇帝不敢动他。
毕竟北边的战事需要的钱财,还需要他这个次辅想办法。
因此这题虽然暗指他德行有亏,但温知行并不在意。
题目既然出了,接下来自然是作答时间。
殿试考一天,而且又只有一道题目,所以考生们都不着急。
虽然他们大多数人无法争夺前三名,但还是可以争夺二甲的。
名次越高,就越高,因此答题要慎重。
李钰此时也在思索,该如何答题。
这道题,看似在问选才标准,实则直指当前朝堂最大的顽疾——清流与温党之争!
首辅顾佐衡代表的清流,往往以气节自诩,但皇帝认为他们有时过于固执。
次辅温知行代表的权贵一派,虽不乏吏才卓著者,却德望有亏,结党营私。
皇帝对两方皆有不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