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铁板子,“当当”敲得起劲,配上一把好嗓子可劲儿吆喝,声音传到深宅大院,很快就来了生意。
同样的道理,卖百货的,摇着拨浪鼓,唱着货郎歌;卖糖果的,箫声为记;卖酒的,吹着玉笙,拨着管弦;卖鱼的,卖肉的,卖油的,补锅的……吆喝之外,各有相配的乐器声。1真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不过这些暂时都和林稚没什么关系。
当务之急,他需要找到一处价格实惠的住处暂作歇脚——关键是价格实惠。
不知走了多久,他在街道尽头的一座客舍前停住脚步,“吱呀”一声推开了门,待看清舍内景色时,不由得一愣。
无论是墙壁还是褪了色的廊柱,甚至是稍平整些的假山石头,到处都写满了长长短短的诗句。
五言、七言、词、百字令,还有几句用来凑数、不讲究平仄对仗的打油诗。
反应过来,林稚哑然失笑——这可能就是宋朝独有的人文风情吧。说不定,上面还有某位他前世久仰已久的名家亲自题写的真迹。
念头刚转到这里,便听到有人问话:“客官,是打尖儿还是住店?”
林稚那抹没来得及散去的笑容还挂在嘴边,扭头答道:“住店。”
捕捉到这缕甜丝丝的笑意,老板娘居然有几分感动:好久没见过如此标致的小郎君了!
不得不说,林稚生了副十分讨喜的长相。
白净小巧的脸上,长长的睫毛宛如鸦羽,一双大眼睛黑白分明,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