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末的北京,空气透着这个北方城市固有的寒凉和刺骨。
比空气还冷的则是那些位处cdb商圈的写字楼,它们高耸入云,完全不接地气。反光玻璃板整整齐齐镶嵌在高楼墙壁,如同切割钻石面一般泛着寒光,让这个繁华的首都核心看起来漠然而冷峻。
而矗立在同一地带的“央视大裤衩”却因其独特的外形,和历年来民众们重重叠叠的抨击吐槽成为一座比较滑稽的存在。
秦珊的父亲秦瑞就在这里面工作,结束一天的摄影工作,他就提前去人事部请了假。
女儿今天回家,当父母的当然要先准备准备。
开车回去的路上,秦瑞特地去华普大厦地下停车场附近的一家老字号小摊位打包带回几份面,八块钱一碗,便宜得很,秦珊也一直很喜欢。
四十多岁的老男人把几袋热腾腾的一次性面碗在副驾座位前小心放好,蒸腾的鲜香味把一整个车厢灌得满满。
一个家庭和亲情总是会缱绻在味蕾里,家常饭菜特定的口味和香气,共同喜爱的大排档路边摊。一个人一旦习惯一种味道,他的心永远不会离故乡太远。
不在上下班高峰期的关系,从国贸到王府井这一路上都不是很堵。等红灯期间,秦瑞迫不及待打了个电话回去,问自家老婆宝贝女儿回来没。
今天不用录节目,秦母李筠一整天都待在家里,又是打扫又是煮饭,忙这忙那的。接到秦瑞电话的时候,她正系着围裙拖地,女人忙得满头是汗,她捋了把湿漉漉的额头,把拖把杆子靠到一边,摊回沙发回道:“刚才跟她通了个电话,小珊说快了,已经到宣武门啦。”
“她打车了吗?打车快点。”
“打了。说本来准备坐地铁或者公交回味一下家乡氛围的,但是那个混小子不让,性子急得很。”
秦瑞很正经地回道:“今天是我们家珊珊的欢迎宴,别提外人。”
李筠:“嗯,不提,提到他就来气,看见他估计就想给一板儿砖。”
秦瑞:“你忙着吧,我也快到家了。”
现在,让我们把镜头从秦珊爹妈这对达成统一反奥兰多阵线的恩爱夫妻这儿,转向前门东大街穿行的某辆黄绿壳相间的现代车内——
此时此刻的计程车内,正有一位金发青年正斜靠在后座,闭目养神。
他似乎天生具有一种一上出租车就自动自动秒睡的技能。
开车的女人是个四十多多岁的本地人。
作为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