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礼的奏章,目前正处在疏通河道的阶段。
河堤也加固了,但依旧是用老方式加固,也幸好今年的雨季没有太可怕,不会发大水,整个大明风调雨顺,暂无问题。
杨伯成说道:“他知道了,殿下回来的前几天,就从我们这里,带走了三十多车水泥前去治水,只不过水泥不容易保存,一旦遇到点比较潮湿的天气,很容易结块,放久了也会结块。”
这一点,确实如此。
朱允熥说道:“用多少,生产多少,尽快用完。”
从水泥的特性来看,也只能这样了。
朱高燧问道:“你们看完水泥没有?快去看看我的成果。”
朱允熥疑惑地看向朱高燧,问道:“你小子,能有什么成果?”
再看这个熊孩子,就是过完年南下,才加入科学学堂学习。
能把数学弄明白,算是不错了,还有能力参加科研,甚至有结果了。
骗人的吧?
姚广孝说道:“也算是三殿下的成果,他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建议,来人都带出来。”
屋内马上有人,启动了蒸汽机。
朱允熥听到机器的声音,不禁眼前一亮,再过了片刻,只见一辆装载了蒸汽机的平板车,从屋里面自动开出来。
速度不是很快,但也比上一次试验的时候,要快多了。
蒸汽机发出轰鸣的声音,带动车子的四个轮子,在空地上转圈,速度快慢还不能调节,但确实可以开起来,能在地面上跑了。
“这是蒸汽机?”
这个东西,对朱允熥来说确实是意外惊喜,佩服道:“你们真的做出来了?”
姚广孝摇头道:“还没有那么容易,只能说有了初步的结果,能够走动了,但距离殿下说的,可以驱动大型的船,差得还是太远了。”
但也是个,突破性的进步。
绝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大明要进入工业化了。
朱高燧雀跃道:“我的功劳,我建议改进密封性,才有这个结果的。”
说着他还很兴奋,想要邀功。
姚广孝点头道:“确实是三殿下的功劳,臣带他来这里走走,他就看出了蒸汽机的缺陷,很有研究科学的天分。”
朱允熥说道:“不错!”
朱高燧有些骄傲道:“那是当然了!”
朱允熥又道:“那么剩下的,再改进,争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