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只是平静地接下了所有指控,表示要“核对账目”、“查明原委”,更是默许了柳奭将案件线索移交大理寺的举动。
\n
李世民内心深处,对太子今日的表现,确实生出了一丝极其微弱的认可。
\n
至少,这孩子学会了控制情绪,懂得了在某些时候,沉默和承接比咆哮和反驳更有力量。
\n
然而,这一丝认可,很快就被另一股汹涌而至的怒火所覆盖。
\n
这怒火,并非针对太子,而是针对那侍御史,柳奭!
\n
“拿储君……与隋炀帝类比……”李世民低声自语。
\n
语气中带有一股杀气。
\n
柳奭奏对中的每一句话,都被书记官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此刻正呈于御前。
\n
那些看似忧国忧民、引经据典的言辞,在李世民这位亲身经历过隋末乱世、亲手缔造了贞观之治的帝王眼中,其用心何其歹毒!
\n
隋炀帝!
\n
那个刚愎自用、穷奢极欲、好大喜功、最终导致天下分崩离析、身死国灭的亡国之君!
\n
柳奭竟敢,竟敢在储君面前,将东宫的举措与隋炀帝的“纳谏台”相提并论!
\n
竟敢暗示若处置不当,便会“重蹈覆辙”!
\n
这是何等诛心之论!
\n
这是要将他的太子,置于何地?
\n
是将他李世民,置于何地?
\n
一股暴戾的冲动在李世民胸中翻腾。
\n
此等离间君臣、动摇国本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