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三十三分,靳南主力小队抵达哨所。
第一要务是清理痕迹,将哨所内外共13具以军尸体全部拖入哨楼一楼堆放,随后,李剑锋、陆岩、赵志刚、邵军候、赵锋、楚云天、张大川、叶子诚、岳千山、刘攀、周卓、周凯等12名队员迅速脱下自已的作战服,换上阵亡以军的军服。
七点三十五分,林锐赶到哨所,也立即开始换装。
此时,邵军候——队伍里精通易容和战地医疗的专家——打开他的特种医疗箱,取出里面特制的塑形泥、颜料和细小的工具。
他对照着地上尸体的相貌特征,开始为林锐等13人进行快速易容。
他的手法精湛而迅速,不到十分钟,13名“以色列士兵”便“复活”了,虽然因为粗糙滥制,近看能发现破绽,但在夜色和一定距离外,足以以假乱真。
易容完成后,林锐带领12名队员迅速进入角色,两人登上哨楼顶部,替换原来的狙击手和机枪手,四人在大门口巡逻站岗,其余人分布在哨所内关键位置。
与此同时,电子支援组远程操作,将哨所外围监控系统恢复正常,哨楼内部监控画面则换上十五分钟前的监控画面,如果后方营地切入152号前沿哨所的监控,监控画面会显示一切正常。
一切安排妥当,靳南带领着马大喷、雷虎、石磊、萧镇、江破浪、吴霆、郑戎、周挚、张栋国、王雷、林啸等12名队员,借着夜色的掩护,如同暗影般越过152号哨所,向着以色列境内纵深——那个代号为54营的营地——潜行而去。
在他们行动的同时,留守营地的电子战专家们已经将54营的老底摸了一遍。
信息源源不断传来:该营地隶属以色列国防军第3旅27团2营,是一个满编营级驻地,负责包括152号哨所在内共8个哨所的边防任务,总兵力约400人。扣除派驻哨所的兵力,营地内常驻兵力约280人。
靳南在频道里接收到这些信息,心中迅速计算,夜间此时,营地内至少应有60%的兵力在营房休息,意味着实际担任警戒和战备任务的兵力大约在120人左右。
这120人中,再扣除指挥、后勤等非一线战斗人员,需要直接面对的战斗人员可能不足百人。
“这仗,能打!”
靳南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
当然,前提是渗透和清除行动必须如手术刀般精准、迅速,绝不能惊动那些在睡梦中的士兵。
国防军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