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剂过来的。”
\n
赵建国解释道:“那家厂子以前生产过一批军用挎斗摩托的发动机,后来军品订单减少,效益不行了。这条生产线是七十年代末引进的,技术还算可以,能生产排量从50cc到150cc的小型活塞发动机。”
\n
“虽然精度和材料可能比不上国外最先进的,但基础是有的,正好符合你的要求。”
\n
“设备正在拆卸打包,大概七天后就能运到你们厂,价钱也谈好了,连同部分技术资料和库存配件,一共二十八万人民币,省里给你们出一半,算是支持研发。”
\n
二十八万人民币,在这个年代不是小数目,但相对于一条完整的、能立刻投入使用的发动机生产线而言,无疑是极其划算的。
\n
林默表示感谢,这条生产线,将直接关系到“天眼”无人机项目的动力心脏!
\n
挂断电话,林默精神大振。
\n
发动机和激光制导两线并进,资源正在快速汇聚。
\n
他回到“点睛”项目组的临时实验室,团队成员已经按照他划分的方向,热火朝天地投入了工作。
\n
钱学明带着电子组的人开始研究编码激光的驱动电路和抗干扰算法,李卫国和光电组的人则开始设计激光发射器和导引头的光路。
\n
孙伟良则领着机械组的同事,开始根据林默提供的草图,设计能够承受火箭弹发射过载和高速旋转的控制系统.......
\n
实验室里,黑板上的公式和电路图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不断更新着,图纸更是铺满了整个桌面。
\n
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的声音此起彼伏,每个人都清楚任务的艰巨,不敢有丝毫停歇。\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