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协同。”
\n
接着,林墨举了一个相对容易理解的例子:“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前沿侦察兵发现了敌人的重要目标,他不再需要层层上报,等待命令,而是可以通过某种数据链,直接将目标信息发送给后方的炮兵群。”
\n
“炮兵群的火控系统自动接收、解算,几乎在同时完成瞄准和射击。整个‘发现-决策-打击’的循环时间被压缩到极短,敌人可能还没反应过来,炮弹就已经落在头上了,这就是信息技术带来的速度优势。”
\n
“据一些零散的资料和分析,m军正在大力发展的e-3‘望楼’预警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化节点。它不仅仅是一架雷达飞机,更是一个空中指挥所,能整合来自地面、空中、海上的大量信息,形成统一的战场态势图,并直接引导战机进行拦截或攻击,这极大地压缩了从发现到决策再到打击的时间。”
\n
“再比如,他们为炮兵开发的‘塔克法’射击指挥系统,已经开始尝试将前方观察员、气象数据、弹道计算机和火炮本身连接起来,目标是实现快准狠的火力反应。”
\n
林默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桌上虚画着信息流动的示意图,“王局,您可以想象,当我们的侦察兵发现敌装甲集群时,不用再层层呼叫,目标信息通过数据链瞬间直达后方火箭炮阵地,火箭炮的火控系统自动解算,几乎同时完成齐射准备……这种发现即摧毁的能力,才是未来战场的制胜关键。”
\n
听到这里,王军的呼吸不知不觉间变得有些粗重。
\n
林默所描述的图景,与他脑海中一些模糊的、尚未成型的想法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n
他隐约感觉到信息技术会改变战争,但从未像今天这样,听得如此清晰、具体!
\n
林默见王局长已然入神,决定再抛出一个更具前瞻性的想法,将“信息化”与之前提到的“无人机”概念融合起来:
\n
“而要实现这种高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