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早日打出省外,遍布全国。”
\n
“是!林所长!”马为国大声应道,胸膛挺得更高了。
\n
待会议室稍微平静,林默将目光转向“启明星”项目组的学生代表,如今已是项目组组长的孙伟良。
\n
“伟良,‘启明星’项目这边,生产情况怎么样?”
\n
孙伟良立刻站起来,比起马为国的激动,他显得更加沉稳和内敛,但眼神中同样充满了激动:
\n
“报告林所长,各位领导。‘启明星’微光夜视仪的生产线,经过初步调试和工人培训,目前已经进入小批量试生产阶段。”
\n
他翻看手中的生产日志:“过去一周,我们克服了像增强管真空封装合格率和微通道板(mcp)装配精度等工艺难题,共计生产完成并检验合格的整机为50台。”
\n
“所有产品均已按照最高保密标准封装,由叶城同志安排专人,以最快速度发往南疆前线指定单位。”
\n
一周50台。这个数字与电视机5000台的销量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n
但在座的所有人都明白,这50台微光夜视仪的价值和意义,远非5000台电视机所能比拟。
\n
它们是国家最急需的“黑夜眼睛”,是能改变战场态势的战略装备。
\n
“生产效率还在缓慢提升,”孙伟良继续汇报:
\n
“但目前主要制约因素有两个:一是核心的光电阴极制备和图像增强管组装环节对环境和操作人员要求极高,现有车间的洁净等级和空间布局已达上限。”
\n
“二是熟练技术工人数量严重不足,很多精细操作需要老师傅手把手带,培养周期跟不上需求。”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