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半个月的时间,在红星研究所的红砖平房里,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
\n
在林默亲自带领下,两场技术攻坚战,以惊人的速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几乎是一天一个样。
\n
由仓库改造的“启明星”项目实验室里,这里光线被刻意拉黑,昏暗一片。
\n
李卫国和赵志刚两人,眼睛布满血丝,却死死盯着一个被严密包裹在铅皮和黑色胶布中的、长约二十厘米的金属管状物。
\n
这是他们奋战半个月的结晶,第一代实验性单级像增强管的原型!
\n
“电压稳定在8000伏!”李卫国声音沙哑却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看着高压电源上的读数。
\n
“光电阴极电流稳定!暗电流控制在1x10^-13安培以下!”赵志刚汇报着另一个关键参数。
\n
这个数值意味着他们制备的基于多碱材料的光电阴极,在低照度下的噪声水平达到了一个相当不错的起点。
\n
“荧光屏输出!有图像了!”这时,一个负责观测的学生激动地低呼。
\n
众人凑到连接着像增强管输出端的简易光学目镜前。
\n
在几乎完全黑暗的条件下,仅凭着从门缝透入的极其微弱的光线,他们竟然隐约看到了观测窗外院子里那棵白杨树的模糊轮廓!
\n
虽然图像充满了噪点,晃动得厉害,亮度也不够,但这意味着,光子的捕获、电子的转换、第一次的加速和倍增、以及最终在荧光屏上重现图像的整个链条,他们初步打通了!
\n
“增益估算……大概在800-1000倍左右。”秦老戴着老花镜,仔细评估着图像质量,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