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秦怀民非常自豪:
\n
“没想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n
“他这项改进成果,不仅仅是达标,它是超越性的!其技术含量,尤其是材料热处理和导气系统优化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n
“不!在某些方面甚至是领先的!这是我们京都大学的骄傲!”
\n
得到了秦教授这位绝对权威并且还是“师长”的最终定论,现场所有人心中最后一块石头终于落地,随即涌起的是更大的震撼和喜悦!
\n
秦教授意犹未尽,确认完后,他拉着林默,直接就在测试桌旁,迫不及待地开始讨论交流。
\n
“林默,快跟我说说,你这个分级淬火加等温回火的曲线,特别是这个‘鼻温’区间的把握,比我们实验室目前尝试的几种方案都要精妙,你是怎么考虑临界冷却速度与转变产物控制的?”
\n
“秦教授,主要是结合了cct曲线和实际工况的逆向推导,我认为原工艺的瓶颈在于…我们通过控制盐浴温度和搅拌速度,实现了近似数控的精度…”
\n
“导气孔这个直径和抛光工艺,对燃气流场的稳定性提升显著,这里的模拟计算你是不是用了新的模型?”
\n
“是的,教授,我借鉴了一些流体力学的最新成果,建立了一个简化的二维轴对称模型,发现适当扩大并极致抛光。”
\n
“虽然单次燃气流量增大,但湍流强度显著降低,整体对自动机的冲击更平稳,后坐感也更柔和…”
\n
“还有这个枪钢的微合金化配方,虽然只是微调钒和氮的比例,但效果如此显著,你是不是发现了新的析出强化机制?”
\n
“对,我注意到原配方中钒的碳氮化物析出序列和形貌可以优化,通过控制奥氏体化温度和时间,可以诱导产生更细小、弥散的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