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出发,跟着地图去到paddgton,买了去牛津的火车票。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出站的时候她才发现很多游客,
', ' ')('\n
都是专门去oxford打卡基督堂学院的。
郑清昱没特意在网上预约,她都没看过哈利波特。
oxford更像一座小镇,和国内大学完全不同,熙熙攘攘的人群让你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观赏一所大学还是一个热闹的景点。三一学院、拉德克里夫图书馆、自然历史博物馆……郑清昱一处处走过去,在楼塔放眼俯瞰了许久。
再往前走人流就明显少了,前面是叹息桥,郑清昱做攻略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对这个“桥”都是一笔带过,因为它实在太普通,对于赶时间的游客,没什么专门去看一眼的必要。
喧嚣渐远,天好像也有点阴下去,郑清昱一个人沿着路边漫步,最后慢慢停下来,像驻足观赏,她背影单薄,在稍微暗下去的天里藏不住清冷窈窕,微微一抬头,不经意找角度拍画报一样,让人怀疑有隐藏的摄像头捕捉她。
郑清昱没从桥下过去,眼前白日里的一座桥如同继续沉睡的岁月,缺乏生机和色彩。可十年前周尽霖邮寄给她的明信片里,是在夜色里充满神秘气息的“叹息桥”——昏黄路灯亮起,安静的街道是失意的孤独,他曾向她解释,叹息桥是如何得名的。
明信片里,有一对在桥下接吻的情侣,别具一格的浪漫。郑清昱调侃他应该给别人版权费,他却说这是他的同学,应该是他们该感谢他的镜头。
十五岁的郑清昱捧着明信片笑了,翻了个面,发现背后只有一句话:希望有一天你能来到叹息桥。
此时此刻,望着空荡荡的桥底,郑清昱想象着,原来是独自在画面之外拍下这一幕的周尽霖赋予了那张明信片忧郁孤独的味道。
他生活学习过的地方,郑清昱十六年后来到这里,试图寻找一些他的无声足迹。不过三个小时,能看的地方就基本走完了。
最后无处可去,她在一个不知名学院的开阔草坪里坐下,听旁边的人说圣母玛利亚教堂有人在举办婚礼。
藏在云层后面的太阳不知不觉升过最高处,世界再次明亮起来,阳光终于也带点暖,从树叶缝隙漏到绿油油的草地,让人眷恋。
除了这所被哈利波特带火的名校,牛津实在是没什么好逛的,周尽霖以前经常会在夜间去的一间pub郑清昱没找到。
明信片里的少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