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因此后世有人认为叶淇变盐法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n
言归正传。
\n
杜延霖说着将周延给他的那本蓝皮账簿飞快翻了翻:
\n
“自弘治年间改开中法以来,每引盐可得盐课一至一两二钱,即使按每引得银一两来算,去年本该收得盐课至少二百三十万两,可户部实收不过六十万两!”
\n
这话一出,王茂才等盐司官员的脸色明显有些不太好看了。
\n
“杜秉宪有所不知,”赵汝弼见场风不对,连忙招呼自己的亲随为众人沏茶,“盐政积弊非我等敢欺,实乃仰体圣意、报效君父的不得已之举!”
\n
说着,他低头轻啜一口浓茶,娓娓道来:
\n
“自嘉靖十五年起,永陵大工初兴,嘉靖三十二年又逢京畿外城扩建,这两项皆是从两淮盐政里掏的银子。”
\n
“彼时为快速筹银,朝廷预提两淮地区五年盐引。”说到这,赵汝弼轻叹一声:
\n
“而两淮地区每年产盐不过七十万引,短期超发大量盐引,致使盐引壅滞难兑,这些盐引在民间大量流通,如此引价贬值,最低时跌至三钱一引。”
\n
说着,赵汝弼苦笑一声:“引价既溃,盐政已然积重难返,可朝廷的课税定额岂容短少?为保盐课不亏,只得继续超发盐引。似这般拆东墙补西墙,倒像那雪球越滚越大。如此反复,实非一日之寒呐!”
\n
“哦?赵运同这番分析鞭辟入里,将盐政沉疴剖析得入木三分,倒叫杜某如拨云雾。”
\n
说着,杜延霖收敛了之前有意露出的严厉气势,然后举起茶盏:
\n
“既蒙诸公以诚相待,本官亦当剖肝沥胆。周宪台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