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自那日初次见识了火药爆燃的威力后,鲁午与黑石对待那间僻静小院的态度,愈发如同对待沉睡的雷霆。赢昊定下的安全规程被不折不扣地执行,每一次踏入那扇厚重的木门,都如同进行一场庄严而危险的仪式。
\n
赢昊并未急于求成。他深知,从能燃烧到能爆炸,中间隔着巨大的技术鸿沟。他反复回忆着那些模糊的现代知识片段,试图找出关键。“颗粒度…均匀性…密闭空间…对,密闭性!”他猛地一拍大腿,想起鞭炮的原理。os:“光堆在地上烧肯定不行,得给它点压力,让能量憋着一下子释放出来!”
\n
他立刻着手设计了一种简单的试验装置:找来一些质地均匀、壁稍厚的竹筒,一端留节封死,另一端开口,准备用于填装火药,并用湿泥封口,只留一个小孔插入引线。同时,他指挥鲁午和黑石,对硝石、硫磺进行更精细的提纯和研磨。硝石反复溶解结晶,去除杂质;硫磺小心蒸馏收集最纯净的部分;木炭则选用最轻软的柳木炭,在石臼中由黑石耗费数个时辰研磨成细如面粉的碳粉。
\n
“公子,此次混合,是否按先前比例?”鲁午看着铜秤,谨慎地问道。经过多次小规模爆燃试验,他们已确认那“一硝二磺三木炭”的比例确实能产生最剧烈的燃烧效果。
\n
赢昊沉吟片刻,内心权衡。他知道标准黑火药的最佳比例大致是75:10:15,但秦制单位与现代不同,且原料纯度远不及现代,之前的试验证明老祖宗的口诀在大方向上是靠谱的。“暂且依旧例,但份量可略增一些,用这个新竹筒试试效果。”他指着一个比拇指略粗的竹筒说道。os:“小心驶得万年船,先用小竹筒试试水。”
\n
黑石依言,极其小心地称量了稍多一些的三种粉末,倒入一个绝对干燥的石臼中。他屏住呼吸,用木杵开始缓慢、均匀地研磨混合。工坊内依旧寂静,只有沙沙的研磨声和三人轻微的呼吸声。
\n
混合完毕,赢昊用特制的铜勺,将灰黑色的火药粉轻轻灌入竹筒,期间不敢有丝毫挤压,只装了小半筒。然后,他用一根以火药浆浸泡晾干后的麻线作为引信,小心插入火药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