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他尽量用形象的语言描述:“若能将驰道关键路段,乃至各郡县官道,逐步以水泥加固拓宽,则效果如何?大军调遣,可朝发夕至,再无泥泞阻滞之扰!四方商旅,货物运输损耗大减,流通加速,则市面繁荣,赋税自然增收!此乃强兵富国之基!”
\n
他甚至开始展望更宏大的蓝图:“路通则信息通,物资通,人心亦通!帝国疆域辽阔,若有如此便捷道路网络,则中央掌控地方,如臂使指!边境若有烽火,援军旦夕可至!此乃江山永固之本!”
\n
赢昊越说越投入,仿佛眼前已经出现了四通八达、车水马龙的古代高速公路网。他接着又简要提及了改良农具(可以增加粮食产量)、兴修水利(可以抗旱防涝)等想法,虽然细节模糊,但方向明确,都指向一个核心——提升大秦的综合国力。
\n
整个过程中,赢昊没有引经据典,也没有空谈道德,所有的论述都紧紧围绕着“实际效用”展开,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n
始皇一直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的表情依旧沉稳,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却不时闪过锐利的光芒,尤其是在赢昊提到“政令速达”、“强兵富国”、“江山永固”这些关键词时,他的身体会微微前倾,显示出极大的兴趣。
\n
直到赢昊告一段落,端起内侍奉上的温水喝了一口,始皇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但问题却直指核心:“昊儿,你所言种种,确实令人神往。然,造纸之术,你已有初步成果,尚可一说。那水泥为何物?如何制成?改良农具,具体何如?这些……你果真知晓其法?”
\n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画饼容易,落地难!始皇直接问到了最关键的技术可行性问题。
\n
赢昊早有准备,他放下水杯,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混合着自信与审慎的表情:“回父皇,具体工艺,儿臣所得启示确实模糊,需反复试验摸索。例如水泥,儿臣知其大致需石灰石、粘土等物经高温煅烧研磨而成,但比例、火候,皆需尝试。改良农具,亦需结合现有农具和耕作习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