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动工?二哥的步子也迈得太快了!不是还有许多难题悬而未决吗?”
兕子满脸不可思议地望着台上的李想。
在她想来,这等宏伟的建筑,就算要修,起码也得是明年甚至更久之后的事情,万万没料到会是明天!
倘若李想能听到她的心声,定会告诉她,建造此等高楼,光是地基就得深挖十数米。
在没有挖掘机械的年代,这本身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即便是建设局最精锐的队伍,没有一两个月也休想完成。
“兕子,燕王殿下莫不是疯魔了?”房遗玉向来是燕王府的常客,性子又素来直率,在这种场合也敢口无遮拦,“他今天放出话,要是明天不见动静,长安城里那些人还不知要如何取笑他呢。”
换作旁人说这话,她身旁的狄仁杰恐怕早就出教训了。
“接下来,本王会谈一谈关于这座大楼建造的一些构想。”
李想的声音再次响起,压下了议论,“其中有些构想已经过验证,有些则有待实践。未来一个月内,大厦的施工图纸将最终敲定,各项准备工作亦会全面铺开。”
“其中有几个关键的课题,本王打算交由观狮山书院的学子们来攻克,谁能成功,书院便会为其成立专门的研究所和作坊,将成果转化为实物。”
李想心中谋划的,是在观狮山书院彻底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就比如那电梯,在这个时代自然不能指望电力,只能称之为升降梯。
而如何实现这升降梯,便是必须攻克的难关之一。
……
李想在观狮山书院那场长达三个时辰的演讲,堪称多年之最。
次日,整个长安城都为之震动。
当时,不仅观狮山书院的学子们在场,《大唐日报》、《长安晚报》和《曲江日报》这些京城大报的笔杆子们也悉数到场。
即便是错过了现场的《风月报》、《花雪报》之流,在风声传出后也立刻派人四处打探,唯恐落后。
于是,第二天一早,关于李想这场演讲的各色消息便在长安城里传得沸沸扬扬。
燕王府自家的《大唐日报》还算克制,报道中规中矩,并巧妙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作坊城及其正在兴建的新式住宅。
而与燕王府关系平平的《曲江日报》虽是大报,行文间不免有些夸大其词以博眼球,但大体上还算尊重事实。
然而,那些坊间小报则彻底放飞了自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