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则是朝廷新设的教育部为了尽快做出政绩,将今年的大部分经费都砸在了京畿之地。”
“这不过是权宜之计,是做给天下人看的样板。明年开始,这笔钱就要分摊到大唐各处州府,届时僧多粥少,分到各地的银钱便捉襟见肘了。”
“单靠官府的这点补贴,想让天下的孩子都免费上学,无异于杯水车薪。”
“因此,朝廷真正的用意,是想借此机会,激发各地豪商士族的热忱,让他们主动出资,承担起这份教化之责。”
“从长远看,在长安城外的地方,办好蒙学和小学,远比多建几所书院更为紧要。”
“毕竟,根基打牢了,天资聪颖的孩子总有机会来长安求学,这十几二十所书院,足以承载未来十年的人才了。”
“骆主编金玉良,林某铭记在心!还请您代为向燕王殿下转达,我林狗蛋绝不负殿下厚望。”
“只要我林家还有一日之炊,这十所小学便一日不会关门!将来若有余力,我还会继续捐建,为大唐的教化事业再添砖瓦!”
林狗蛋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眼角的余光却扫向了身旁两位老友——宋掌柜和吕掌柜。
看着他们那副既羡慕又懊悔的复杂神情,他心里乐开了花。
想当初,这两人还苦口婆心地劝他莫要出这个风头,行事要内敛。
现在呢?
怕是悔得捶胸顿足了吧!
旁的不说,单凭这十所小学,就让他林狗蛋的名字入了燕王殿下的耳,搭上了这条通天的大船,这其中的好处,又岂是区区建校的银钱可以比拟的?
林狗蛋心知,若是同样的机会摆在宋、吕二人面前,他们怕是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就会应承下来。
果不其然,这几日眼见着林狗蛋风光无限,两人早已坐不住了,私下里都打定了主意,回去之后也要效仿一番,捐建学堂。
毕竟,这点投入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却能换来一个好名声,还能结个善缘,何乐而不为?
……
燕王府别院内,武顺手持一份《大唐日报》,秀眉微蹙地找到了李想。
“姐夫,这报纸上说,林家红茶的东家一口气捐建了十所蒙学。您看,我们的好利来是不是也该有所表示?”
“是啊,我们顾家在长安也有些铺面,若是有用得着的地方,我也愿意出份力,捐建几所学堂。”一旁的顾芳芳也跟着说道。
她的狗不理包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