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油布和粗竹竿搭起的工棚连绵成片,棚内炭火盆烧得噼啪作响,灼人的热浪驱散了严冬的寒意。
锯木的嘶哑声,铁锤的敲打声,金属的摩擦声,还有匠人们中气十足的吆喝与争论,混杂在一起,形成一股粗糙而蓬勃的活力。
这里正在举行的,正是天上人间东家赵牧捣鼓出的“百工奇巧赛”。
消息早在半月前就放了出去,项目设置更是别出心裁。
有考验榫卯结构精准与极限承重的“无钉之桥”。
有在方寸象牙片上雕刻千字纹的“微雕乾坤”。
更有破解结构复杂机簧锁具的“巧手开天工”。
最重要的,这场比赛的头名奖金丰厚得令人咋舌,不仅吸引了长安城内众多的民间巧手,就连将作监里一些休沐在家的工匠也心痒难耐,换了便服前来一试身手。
赵牧今天穿得格外利落,一身靛蓝色的窄袖棉袍,外面罩着件半旧的羊皮坎肩,头发用一根寻常木簪随意挽起,看上去活脱脱像个监工的工头。
他穿梭在各个工位之间,时而蹲下身子,眯着眼看老匠人处理木料那独特的纹理走向。
时而拿起一件近乎完成的微雕作品,对着棚顶透下的天光仔细端详,嘴里还不停地念叨:
“嘿,张师傅,你这鱼鳔胶熬的火候,绝了!”
“瞧这接缝,苍蝇站上去都得劈叉!”
“李大爷,这蝴蝶翅膀上的脉络,对,就这个地方,刀刃再往里收一丝,就那么一丝!”
“对!”赵牧挽起袖子指着,点头道。
“哎,这下那股子颤巍巍的活气儿就出来了!”
“呦呵,这个小自锁机关有点意思,利用重心变化……巧是巧,就是怕颠簸,真要是装上货走几百里西域土路,怕是得散架。”
他点评起来毫无东家架子,语俚俗,却总能一针见血,甚至偶尔蹦出一两个让浸淫此道几十年的老匠人都要愣神思索片刻的新奇点子。
匠人们起初对这个年轻青楼东家搞的比赛还有些轻视,不过是因为那丰厚的奖励而来,但来了之后,几番交流下来,却无不暗暗咋舌,觉得这位赵东家简直是匠作行里难得的“知音”。
比赛正进行到紧张处,一辆不起眼的青篷马车,悄无声息地停在了天上人间的侧门。
身着常服的李承乾,在马周陪同下,悄然走了下来。
他是听闻了这场赛事的消息,心中一动,特意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