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又点明了轻信流言的风险,站在了维护朝廷声誉的高度,让言官们无法反驳。
\n
接着,太后话锋一转,看向了殿中垂首而立的宁婕:“至于宁氏……哀家看来,她的一些做法,确实不太合规矩。在冷宫里种菜,也确实不太成体统,这是她的错处。”
\n
宁婕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n
但太后紧接着道:“然,其所种之物,司农寺查验,于农桑有益,此为其一功。”
\n
“粮仓案中,间接提供线索,助朝廷揪出蠹虫,此为其二功,功过相较,功大于过。且哀家听闻,其在冷宫之中,近日倒也安分。”
\n
她将宁婕的功过摆在明面上,评价相对客观,最后定性为功大于过,近日安分。
\n
这是从后宫之主的层面,为宁婕的行为做了背书。
\n
最后,太后总结道:“故而,哀家以为,所谓‘妖女’之说,证据不足,不可采信。”
\n
“宁氏毕竟还是个有罪的身份,也不能因为有点功劳就随便赦免。不如这样,她种的那些新奇作物,交给司农寺继续仔细验证,如果真的对国家百姓有好处,到时候再奖赏也不迟。”
\n
“至于她本人,还是先住在冷宫里,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看看以后的表现皇帝,你以为如何?”
\n
太后的这番表态,堪称老辣。
\n
她既否定了最致命的“妖女”指控,平息了最激烈的争议,又没有完全偏袒宁婕,保留了对其的约束和观察期,显得公正持重,让各方都难以挑剔。
\n
皇帝立刻顺势道:“母后圣明!儿臣亦作此想。便依母后之意。”
\n
连太后都出面定调,态度中立偏于维护,那些还想借题发挥的南诏王党羽,顿时哑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