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模式与某种早已失传的、据说源自某个消亡远古文明的冥想图腾的韵律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他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这种加密方式的密钥,可能并非一串数字或代码,而是一种特定的“意识频率”或“精神共振模式”。
这个假设听起来近乎玄学,但却与幽稷之前提到的“意识拓扑”不谋而合。王越泽决定冒险一试。他设计了一套复杂的算法,尝试用各种模拟的、代表不同意识状态的脑波频率图谱作为密钥,去碰撞数据加密锁。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算力且希望渺茫的尝试。成千上万种模拟频率被投入运算,绝大多数都石沉大海。就在团队几乎要放弃这种看似荒诞的方法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密钥”竟然生效了——那是一段模拟“极度悲伤与释然交织的宁静”的复合脑波频率图谱,其灵感竟然源自《星骸之语》中“星”最终理解消亡文明记忆时的那段表演!纪怜淮当初为了塑造角色而深入体验并记录下来的情感波动数据,竟然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打开宝藏的钥匙!
“锁……开了!”王越泽在加密频道中激动地宣布,声音因疲惫和兴奋而颤抖。
巨大的数据洪流瞬间涌出,经过初步整理和筛选,呈现在团队面前的,是一个庞大、黑暗且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碎片。
数据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深空网络图谱,确认了幽稷之前的感知后揭示了一个由至少七个分布在猎户座旋臂边缘不同星域的、功能各异的大型设施构成的隐秘网络。这些设施被命名为“回声阵列”,其主要功能似乎是进行超远程意识能量感知、采集、放大和传输。s-7743中继站只是这个庞大网络通往太阳系的一个“门户”。
二是“同化计划”纲要,部分高度加密的文件提到了一个名为“终极同化”的庞大计划。计划的核心并非简单的技术掠夺或文明征服,而是旨在通过某种强大的意识共振技术,将目标文明的集体潜意识进行“梳理”、“引导”乃至“重塑”,使其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与某个被称为“主宰意志”的存在趋向一致,从而实现一种彻底的、精神层面的“和平兼并”。其手段包括利用特定信息载体,如蕴含强烈情感烙印的艺术作品、历史事件符号进行潜意识暗示,以及直接干预关键个体的意识场作为“共鸣源”。
还有关于“星骸”技术的本质。资料证实,“遗物会”对《星骸之语》中“星骸”概念的狂热,并非因为其艺术价值,而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对“消亡文明意识残留”的共情式理解与接触方式,蕴含着实现“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