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时,纪怜淮适时发。她没有提及任何关于“遗物会”的猜测,而是以“星”在影片中面对外星文明记忆烙印时的挣扎与抉择为例,生动地描绘了一种可能性:
当技术足以让我们触及乃至“唤醒”消亡文明的意识残留时,我们面对的将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可能是无法控制的、承载着巨大情感和未知意图的力量。这种力量若被滥用或误解,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倡导共情与理解,”纪怜淮总结道,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专家,“但共情的前提是敬畏,理解的基础是审慎。在打开潘多拉魔盒之前,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承担一切后果的准备?我们是否需要为这种级别的技术应用,设定不可逾越的‘红线’?”
她的发引发了深沉的思考。几位原本对技术乐观派的学者陷入了沉默,而更多持谨慎态度的专家则纷纷附和,呼吁应将“意识完整性保护”和“消亡文明遗产非主动干预”原则,作为未来星际探索和前沿科技发展的核心伦理准则之一。
整个峰会期间,幽稷的意识始终如同一个静谧而深邃的背景场,笼罩着纪怜淮。祂对会议上那些“凡人”关于能量、意识、维度的争论似乎毫无兴趣,大部分时间都保持着沉默。只有当某位物理学家提出一个关于“意识可能是某种高维信息在低维世界的投影”的假设时,幽稷的意念才懒洋洋地飘过一句:“哼,总算有个摸到点门边的,虽然比喻粗糙了点。”
纪怜淮在心中失笑,但更多的是安心。有幽稷在,她感觉自己的思维格外清晰,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帮她过滤杂音,聚焦本质。
峰会最后一天,形成了初步的《星火伦理共识》草案,强调了在涉及意识、文明遗产和地外接触等敏感领域,必须坚持“预防性原则”、“透明度要求”和“全球共治框架”。这份草案虽无法律约束力,但其代表的知识和道德权威,足以对未来相关领域的政策和研发方向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就在峰会即将圆满结束的当晚,变故发生了。
王越泽监测到,一股极其微弱但特征鲜明的异常网络信号,试图穿透庄园的防火墙,目标直指峰会内部用于临时存储会议纪要和非公开讨论记录的加密服务器。攻击手法极其高明,几乎避开了所有常规检测,但在触及核心数据库前的最后一刻,被王越泽预设的、基于之前捕获的“遗物会”技术特征而设计的诱饵陷阱识别并拦截。
“是‘遗物会’!他们想窃取会议核心资料!”王越泽在加密频道中急促报告,“攻击源经过多层跳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