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影片制作以来的心路历程和后续的深入学习思考,娓娓道来。
她谈到艺术如何激发对未知的敬畏,谈到科技发展如何需要人文精神的导航,谈到在面对消亡文明的遗产或未来可能接触的地外文明时,共情与理解远比征服与掠夺更为重要。她的语真挚而富有感染力,既有明星的光彩,更有思想者的深度,将相对抽象的伦理议题讲述得深入人心。
“……我们站在星辰大海的,手中握着前所未有的力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抉择。”纪怜淮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星火倡议’愿成为一簇微光,汇聚更多人的智慧与善意,不是为了划定边界,而是为了照亮前路,确保我们走向的,是一个更具包容性、更负责任、也更充满希望的未来。”
演讲结束,会场内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许多资深学者眼中流露出赞赏与惊喜,他们看到了一个超越娱乐范畴的、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思想深度的公众人物。
然而,就在这成功的氛围达到高潮时,提问环节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一位自称来自某独立媒体、戴着金丝眼镜、气质看似儒雅的记者获得了提问权。他的问题一开始围绕倡议的具体运作机制,但很快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尖锐:
“纪小姐,您的演讲非常精彩。但恕我直,‘星火倡议’强调对未知文明的‘共情’与‘不干预’,这是否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甚至软弱的‘星际绥靖主义’?尤其在人类可能面临生存竞争的情况下。此外,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倡议的核心成员与某些进行高度敏感意识相关研究的机构有过接触,这是否意味着‘星火’本身,也可能成为某些危险技术应用的‘助推器’或‘遮羞布’?”
问题一出,现场气氛瞬间微妙起来。这个问题不仅质疑了倡议的核心理念,更暗含了极具误导性的指控。冰见薰在台下眼神一凛,徐觅握紧了拳头。这显然是精心设计的发难,试图在倡议诞生之初就为其打上负面标签。
纪怜淮心中也是一紧,但她迅速稳住了心神。她注意到,在她感到压力的瞬间,幽稷的意念传来一丝冰冷的波动,并非针对她,而是锁定了那个提问的记者。同时,她佩戴的微型耳麦中传来王越泽极低的声音:“怜淮,这家伙的记者证是伪造的,真实身份正在追查,可能与‘未来意识研究中心’有关。稳住,按预案回应。”
有了幽稷无形的支持和后台的信息,纪怜淮反而彻底冷静下来。她脸上依旧保持着得体的微笑,目光平静地看向那位“记者”,开口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