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的力量,去揭示真相,去守护人性中那些宝贵的东西。”
他看向纪怜淮:“怜淮,你是这场风暴的中心之一,你的表演,你的体验,将成为我们作品最核心的灵魂。压力巨大,但我相信你能承受。”
纪怜淮迎上导演的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她知道,前方的路依然布满荆棘,但她的身边,有值得信赖的同伴,还有一个正在逐渐苏醒的、别扭而强大的古老盟友。这场围绕《星骸之语》的暗战,进入了新的阶段,而她,已准备好迎接接下来的任何挑战。孤岛上的天空,风云变-->>幻,但航船的方向,愈发清晰。
镜湖孤岛上的日子,在高度紧张与专注的创作中飞速流逝。得益于幽稷的威慑,外部的直接干扰暂时偃旗息鼓,团队得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星骸之语》的拍摄中。然而,这种平静更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间隙,每个人心中都清楚,对手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们只是在积蓄力量,或者改变策略。
西园寺导演调整了拍摄计划,将重心放在那些情感饱满、但对演员精神负荷相对可控的文戏和中等难度的实景戏份上。纪怜淮的状态渐入佳境,她对“星”的理解越发深刻,表演也愈发收放自如,那种在孤独中坚守理性、在绝望中寻觅微光的特质,被她刻画得入木三分。幽稷偶尔的“毒舌”点评和不着痕迹的协助,成了她调节压力和深化表演的独特助力。
然而,随着拍摄接近尾声,最后几场涉及“星”与“星骸”核心记忆烙印进行终极共鸣的戏份,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人心头。这些戏份情感张力极大,需要纪怜淮达到近乎忘我的投入状态,风险不而喻。技术团队和心理顾问制定了极其详尽的保护预案,但能否完全防范那种诡异的精神侵袭,无人敢打包票。
就在团队为如何安全拍摄这些关键戏份而绞尽脑汁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发生了。王越泽和郁尧的联合监控小组,捕捉到“遗物会”活动模式的一个显著变化。他们似乎暂时减少了对剧组直接渗透的尝试,转而将大量资源投向了对几个偏远星域、未被完全勘探的疑似“星骸”遗迹的实地勘探活动上。这些勘探队装备精良,行动诡秘,且似乎掌握着某种超出常规的探测技术。
“他们像是在……寻找实物。”郁尧在加密通讯中分析道,语气凝重,“根据我们截获的零星信息,他们似乎坚信,现实宇宙中存在着与你们剧本中描述的‘星骸’特性高度吻合的物理实体。他们想抢在所有人之前,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