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门口铃鐺轻响,一位七十多岁老人走了进来。那就是山本教授,和网上的照片一样。他刚在角落的桌子坐下,娜娜便立刻起身凑过去,很得体地微笑着用日语和他寒暄。
我局促地跟在她身后,坐到教授对面,深吸一口气,说:「山本教授,恕我冒昧。我是陈昊患者的家属,他是您的学生,我想瞭解您的看法。」说着我从包里掏出颖颖的那些日记和她在普吉岛的策划方案,都是娜娜帮我翻译成日文,递了过去。
山本教授接过文件,皱眉翻看,沉默了好一会儿,把文件推回来,说:「实在抱歉,我不能评价其他医生的临床行为,对不起。」
我心一沉,正想再争取,娜娜却笑着用日语接话,语气如同拉家常。山本的神情松动了点,他叹了口气,开始回忆:「陈昊可是个好学生,那时候阳光上进,对心理研究很热情,论文写得很出色。他在我这里读博士的时候,娶了我的另一个学生,也是中国人,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孩。」他迟疑了一会儿,又说:「不过,陈昊毕业回国后,就再也没有来过日本。」
娜娜轻轻握住我的手,又问了些什么,我完全听不懂。很显然,这是条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