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民为太子,就不该频繁的用他,让他功高震主,别说太子,连他自己都压不住,将两个儿子置于对立面,造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局面,不过···”
\n
从天幕的盘点来看,如果不用李世民,唐朝恐怕也建不起来,剩下的话,嬴政没有说,换作是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立李世民为太子。
\n
“啧啧···是个狠人啊!”
\n
刘邦端着酒樽啧啧称奇,一旁的吕雉淡淡的撇他一眼,秀眉微微蹙起,李世民的事情让她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一个压不住功臣的帝王,真的能坐稳皇位吗?
\n
“废物,连自己的儿子都压不住,活该被逼退位!”
\n
相比之下,刘彻就不客气多了,他看问题的角度,向来比较刁钻。
\n
后世帝王们纷纷扪心自问,若处于李世民的境地,自己会不会反?
\n
答案是肯定的,如弹幕所说,刀都架脖子上了,不反难道等着躺板板?
\n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不久后,李渊禅位,他登基为帝,改元贞观,从此开启了属于他的时代。”
\n
天幕画面随之一转,阴沉的玄武门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太极殿的朝会,李世民身着明黄龙袍,端坐在龙椅,虽年轻却透着帝王的威严,阶下文武百官依序奏报,农事、吏治、民生,事事清晰,一片欣欣向荣。
\n
“政治方面: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恢复战后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经济。”
\n
“重视吏治,任用房玄龄、杜如晦等贤臣,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官员职责,提高行政效率。”
\n
“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谏臣,广开言路,形成政治清明的统治氛围。”
\n
画面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