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之流不知高明多少。
\n
她将玉璧放下,不再理会其可能存在的探查效果。她的根基在于超越时代的认知和坚定的意志,而非单纯的妖力,并不惧此类小术。
\n
“看来,西岐已经将我们视为最重要的对手了。”苏妲己沉吟。伯邑考返回后,必然会将所见所闻详尽禀报姬昌。
\n
以姬昌的智慧和野心,绝不会坐视商朝通过技术革新重新凝聚国力。西岐的应对之策,可能会加速出台。或是更积极的外交联盟,或是更隐蔽的破坏行动,甚至……加速“天命所归”的舆论营造和军事准备。
\n
同时,天工院本身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龙尾车和棉布的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项目也越来越杂。如何有效管理这个日益庞大的机构,确保资源用在刀刃上,防止人浮于事或技术外泄,成了当务之急。
\n
杜元铣是个好的技术官员,但缺乏宏观管理能力;比干虽然支持,但更多的是监督和制衡,不可能全心投入管理。
\n
“需要建立一个更有效的管理体系……”苏妲己回想起现代社会的组织架构,开始在绢帛上勾勒草图:设立不同的司局,如农事司、匠作司、水利司等,各司其职;建立项目评审机制,由资深工匠和学者共同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优先级;制定简单的章程和奖惩制度……
\n
就在她凝神思考之际,心头忽然莫名一悸!一股极其微弱、却带着无上威严的窥探感,如同冰冷的水滴,悄无声息地滑过她的灵识。这感觉转瞬即逝,却让她瞬间汗毛倒竖!
\n
不是伯邑考的玉璧,也不是朝歌城中任何人的窥视。这股气息……高高在上,淡漠无情,仿佛来自九天之外!是……天庭?还是哪位圣人?
\n
苏妲己猛地站起身,走到窗边,望向繁星点点的夜空。是因为商朝气运的异常波动,终于引起了更高层次存在的注意吗?
\n
是因为她这个本应顺应天命的“棋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