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工院一展所长。纺织机改良小组成功将纺纱效率提升了一倍;农业小组总结出了一套更有效的积肥方法;甚至有个方士小组,在鼓捣硝石、硫磺时,无意中弄出了能爆燃的粉末,虽然尚未可控,却也让苏妲己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n
然而,就在朝歌城内技术革新如火如荼之际,一封来自西方边关的急报,被快马送入了九间殿。
\n
镇守边关的将领禀报:西伯侯姬昌之子伯邑考,率领一支规模不小的使团,已抵达边关,声称奉父命前来朝贡,并恭贺大王得“瑞棉”、“神器”,不日将至朝歌。
\n
这个消息,让原本因技术突破而略显轻松的氛围,瞬间重新紧绷起来。
\n
西岐!这个在封神天命中原定要取代大商的诸侯国,终于正式登场了!
\n
纣王对西岐本就心存芥蒂,闻言冷哼一声:“姬昌老儿,倒是消息灵通!他派儿子来,只怕恭贺是假,探听虚实是真!”
\n
比干神色凝重:“大王,西岐虽为诸侯,然姬昌素有贤名,民心归附。其子伯邑考亦以仁孝著称。
\n
此次前来,我朝当以礼相待,彰显天朝气度,切不可授人以柄。”他担心纣王会因为厌恶而做出失礼之举,激化矛盾。
\n
苏妲己心中更是警铃大作。她深知伯邑考此行绝非简单的朝贡,而是封神大幕拉开前,西岐对商朝中央的一次重要试探。天工院和棉花的出现,显然已经引起了西岐的高度关注。
\n
“大王,亚相所言极是。”苏妲己开口道,“西岐来使,正可让其亲眼目睹我大商新政之气象,感受大王励精图治之决心。届时,可安排使团参观天工院,见识龙尾车与棉布之利。若能以此震慑西岐,使其知难而退,安守臣节,岂不胜过刀兵相见?”
\n
她的话,深谙“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同时也将这次外交会面,变成了一场展示国力、进行心理较量的舞台。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